重要通知
本网站是“期刊发表网”唯一官网,如有仿冒,必将追责。

罗生全 赵佳丽:学业负担调查

时间:2019-03-01 23:50:07  点击:698


       

内容摘要:学业负担问题的破解之道在于,以学业负担的完善认知为先导,形成学校办学优势发挥和学业过程监测反馈为一体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表征;消解策略

作者简介:

  原题:学业负担调查:问题表征与消解策略

  作者简介:罗生全(1976- ),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赵佳丽(1993- ),云南大理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庆 400715

  内容提要:通过对全国90所中小学校13809名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以学生学习层次为分析主线,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均存在一定学业负担,由于受性别、学校类型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在认知过程、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三个层面上的学业负担表征各异。学业负担问题的破解之道在于,以学业负担的完善认知为先导,形成学校办学优势发挥和学业过程监测反馈为一体的策略体系。

  关 键 词:中小学生 学业负担 问题表征 消解策略

  标题注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大数据统计与监测”(SWU180900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8)08-0062-06

  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所在是对教育舆论的主流规引。2018年教育部接连发布《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半月之内三份文件分别就课外教育、“择校热”、考试加分、校外培训等提出要求。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又提出从“学校、校外、考试评价、教师教学、家长和社会”五方面减负,意味着学业负担问题解决转入攻坚期。学业负担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难度、深度与广度的个体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反应。过重的学业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扭曲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阻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进程。为此,本研究以学业负担问题消解为目标,通过实证调查厘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整体特征及其在性别、学校类别、区位等方面的差异特征,在事实诊断的基础上对学业负担进行归因分析与策略探寻,力求为学生学习效能提升和学业负担消解提供价值参照。

  一、学业负担的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为兼顾整体与差异,本研究在全国七大经济区域抽取7个省、2个直辖市和1个计划单列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确定90所中小学学生为样本对象,共发放问卷15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09份,有效回收率92.06%,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施测问卷在理论思辨和实证参照基础上自编而成,由基本信息、学习基本情况和主体五度选择三部分构成。问卷主体包括认知过程、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三个维度。认知过程是主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负担表现,涉及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等。情绪体验是学生在情绪层面的负担表现,主要分为胜任感、疲劳感、焦虑感和厌恶感。行为反应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倾向,是学生认知负担感受和情绪负担感受在行为上的反应,包含承受性、自觉性、专注性和主动性。[1]问卷共计22题,所有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从1至5分别正向赋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主观学业负担越重。

  (三)信效度分析

  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研究采用Cronbach's α分析方法检验问卷信度。经分析,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0,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525-0.812,即认知过程0.657,情绪体验0.812,行为反应0.525,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效度是检验问卷是否符合理论构想或框架的重要尺度。通过对学业负担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水平,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结构效度,各维度能较好地反映所测内容。

  二、学业负担问题表征的数据分析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总体表现与内部差异共同形构现实图景,为学业负担理论与实践演绎提供证据支持。


本文由: 期刊发表网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咨询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咨询)
QQ:
工作时间:
8:00-17:30